当然!我帮你把文章按段落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还会增加一些细节,让内容更丰富。字数也基本保持相近。
---
战国四大名将中,除了秦国的武成侯王翦能够功成身退,其余三位名将却都没能善终。他们不是被秦王直接下令赐死,就是间接死于秦王的权谋之手。
这四位名将分别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、赵国的信平君廉颇和武安君李牧,以及秦国的武城侯王翦。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顶尖将领,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,屡立战功,成为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名将,后人尊称他们为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四人之中,只有王翦得以安然善终。尽管他们一生征战无数,战无不胜,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,只有王翦最终没有遭遇悲惨结局。那么,为什么其余三人命运却如此凄惨呢?
白起一生指挥了七十余场大小战役,从未尝过败绩。他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伟大进程中贡献巨大,然而最终却被秦昭襄王赐剑自刎,死于非命。
白起出身秦国郿县(当时秦国最重要的兵源地,素有“秦国第一县”之称),自幼熟悉军事事务。那时,秦国正实行向东扩张的战略,急需各类军事人才。白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侍奉秦昭襄王,迅速崭露头角,成为战国时代最关键的军事将领之一。
《史记》记载:“白起者,郿人也。善用兵,事秦昭王。昭王十三年,白起为左庶长,将军攻韩之新城。次年,白起升任左更,在伊阙攻韩魏联军,斩首二十四万,俘获魏将公孙喜,拔五城。起迁为国尉。”
白起初次出场史料时,便被封为左庶长,位列秦军功爵第十级,统率秦军攻打韩国新城,表现出色而晋升为左更。次年,他在伊阙龙门一战中痛击韩魏联军,斩首二十四万,俘获主将公孙喜,并夺取五座重要城池,由此声名大振,晋升为国尉,开启了传奇军事生涯。
《史记》还记载:“白起涉河取韩安邑以东,至乾河。次年任大良造,攻魏拔城六十一座。白起攻楚,次年拔取郢都,东至竟陵。秦以郢为南郡。白起升为武安君。取楚地,稳定巫、黔中郡。”
不久,白起率军渡黄河,攻取了大量河东地区土地,功绩再次提升,被封为大良造。随后大败魏军,攻占大小城邑六十一座,迫使韩魏两国割地求和。之后他又重创楚军,攻占楚国都城鄢、郢,促使楚国迁都,并因此被晋封为武安君。白起稳定了巫、黔中郡,使秦国势力迅速扩张。
接下来,白起还指挥了华阳之战、陉城之战、野王之战及长平之战等多场重要战役,斩敌近百万。然而,尽管战功显赫,白起的官职却始终未再提升,或许正因其军功惊人,威胁到秦昭襄王的君权。
即便在长平之战成功歼灭赵国主力,白起仍未获提升,还与权相范雎结下深仇。最终,白起在邯郸之战尚未结束时,遭秦昭襄王下令赐死于咸阳城外杜邮亭。为何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会有如此结局呢?
主要原因有三:其一,功高震主,白起立下的军功过于显赫,令君主忌惮;其二,白起与权相范雎势同水火,范雎担忧白起威望压过自己,以秦军疲惫需休整为由,游说秦王接受赵国割让六城的求和请求,撤兵归朝,导致白起极度不满;其三,也是最致命的,白起屡次违抗秦王命令,拒绝继续领兵征赵。
《史记》载:“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,武安君不从;秦王怒,强迫之,武安君遂称病不行。秦军屡战失利,武安君言‘秦不听臣计,今如何矣!’”
长平之战后,秦昭襄王因赵国迟迟不肯割地,派兵再攻赵国,欲命白起出征围邯郸,白起坚决拒绝。秦王两次亲自下令,范雎多次拜访请其出征,均被拒绝。面对军情不利,白起冷嘲道:“秦国不听我的建议,现在成了这样!”违抗君命,触犯了王权大忌,招致秦昭襄王的极度不满。
于是,白起被剥夺官职,降为士卒,逐出咸阳,最终在杜邮亭被赐剑自刎。范雎与群臣在背后议论白起的“不服气”,成为了白起覆灭的导火索。若白起性格不那么刚烈,结局或许不会如此悲惨。
廉颇是赵国赫赫有名的良将,他曾深入齐境,攻取阳晋,自此威震诸侯。随后转战四方,破燕封君,被拜为相国,但晚年却遭赵王冷落,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。
《史记》记载:“廉颇者,赵之良将也。率赵军伐齐,大破齐军,取阳晋,封为上卿,以勇气闻名诸侯。”
廉颇在“五国伐齐”中大展拳脚,带领赵军深入齐境,击败齐军主力,攻下阳晋城,受到赵王重用,封为上卿。廉颇凭借此战威震诸侯,勇猛的名声传遍列国。
其后,廉颇多次征战齐魏,攻下齐国几座城邑及魏国防陵、安阳两城,巩固了赵国在东方的霸主地位。几年后,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,秦昭襄王不甘,重兵进攻赵国,遭廉颇大败,秦军损失惨重,数年未敢轻举妄动。
《史记》还说:“赵孝成王七年,秦赵军队于长平相持,赵派廉颇为将,秦军多次击败赵军,赵军坚守不战,廉颇拒绝与秦军决战。秦军用反间计,传谣称赵括将代廉颇。”
几年后,秦赵爆发长平之战,廉颇坚守阵地,迟迟未能被秦军攻破,秦军多次求战未果,只得采用反间计,散播廉颇即将投降的谣言。赵王信以为真,派赵括代替廉颇,导致赵军惨败,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斩杀,史称“长平之祸”。
赵孝成王痛悔不已,复任廉颇为大将军,并在鄗代之战大破燕军,廉颇获封信平君,代理相国。可惜,赵孝成王死后,廉颇遭赵王偃排挤,最终离赵投魏,魏王虽收留,却不重用。后来秦军多次围攻赵国,赵王欲召回廉颇,因宠臣郭开贿赂使者而被阻,廉颇最终孤独死于寿春楚国。
《史记》记载:“赵国屡遭秦军围困,赵王思复用廉颇,廉颇仇视郭开,郭开与使者金钱往来,令毁廉颇名声,赵王遂不召回廉颇
发布于:天津市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